点击数:2607 次 来源:中华中医网 发布时间:2014-08-06
太素这个词是很古老的,《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素脉只不过是诊脉占验的一种手段以太素脉为名而已,与太素这个词意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太极图说”在宋儒的倡导下当时已经盛行,这时又有人以太素之名名脉是完全有可能的,其用意亦不过是炫人耳目而已。另外,还说有个善于太素脉的人就叫张太素。张太素其人亦是江湖术士之流,或江湖术士所造出来的神话人物。
占验的方法自古就是多种多样的,最早要算是龟和瞢了(龟卜和卦占),赊书籍文献上的记载以外,自清末出土的河南安阳殷墟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就是殷商时占卜的文字记录,并且还可以见到用来占卜和占卜用过的龟甲。蓍是用来筮卦的工具,所以《易·系辞》说:“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_天下之壹蹙者,奠大乎蓍龟。”到汉代又出现太乙占、五行占等多种方法。相术亦是自古有之的,古代文献往往涉及,不具引。郭璞有《葬书》是风鉴书中最早的。年命之占始于唐李虚中《命书》,当然民间和少数民族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占卜方法,这些都是神秘的乃至怪诞的东西。医学虽然亦讲阴阳五行,但是用它来做为认识事物的方法,医学的实践是诊断和治疗,临床所依据的是脉证等所反映出来的人体与自然界各种正常与异常的变化及其适应等问题,根据的是各种病人自觉症状与客观指标,并没有使用推算的方法来诊病。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神秘性质的东西截然不同。
唐代王冰在给《索问》做注的时候,由于《索问》自汉魏时起就缺了第七卷,所以他用讲“五运六气”的“天元纪”第七篇大论补人作为第七卷(但还是缺“刺法”与“本病”两篇,故王冰的《素问注》只有七十九篇,并未能满足原来的九卷八十一篇之数)。这七篇大论并不是《素问》原有的东西,是王冰羼进去的。“五运六气”不见于王冰羼人七篇大论的《素问注》本以前任何文献。运气是以干支推算的方法讲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的规律的,是“算病”而非“诊病”,中医固然向来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强凋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疾病的重要意义,自然界气候可以有常有变,但变化并不意味着受每年干支变化(如甲子、乙丑等)的影响。
人体患病与否是受各种条件所制约的,但与每年干支的轮换是无关的。所以运气学说的方法不是中医对待疾病、认识疾病的方法,亦不是科学的方法,后来又出现了《伤寒钤法》等书,每年固定一个处方,治疗就越来越不像话了,因而运气学说一出来,固然有些人赞同,但亦受到多数医家的非难,在临床实践上亦没有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关于运气学说的讨论至今未已,它的要害是算病的非诊病的,这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承认和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唐代王冰拿出了运气学说,当时影响不大,到宋代就有不少人对此感兴趣(运气之学内容繁复,有些象数学游戏,大脑体操),刘温舒又补出《素问遗篇》“刺法”、“本病”两篇,内容亦是讲运气的,文不对题,当然亦是伪造的。运气以外,如宋代的儒者周敦颐学说的中心是“太极图”,从而开创了“理学”,邵壅等人义非常喜欢谈象数,并有着述。各种占卜方法日多亦越出越奇,在这种气候和条件下,于是就有人别出心裁以诊脉为手段,以谈“休咎”,从而体现了所渭“太素脉法”。其内容为通过脉诊以判定人的穷通寿天,何日得官,何曰发财等等,与医学是无涉的,其性质与医学亦是不同的。
太素脉虽始于宋,但这种性质的方法可能在唐代就有开端了,如《剧谈录》上说:“成通、乾符中,京师医者续坤颇得辜和之术,详脉知青凶休咎,至于得失时日,皆可预言,占者善医道者多矣,迹其前事,不过视彻膏肓心解分剂,未闻乎乎脉诊候,见于蓍龟之能也。”不过当时还没有“太素脉”这个名称罢了,当时亦没有被人给予更多的注意。到宋代张呆的《医说》上记载有“张扩闻川有王朴先生者,其察脉,非特知人之病,而太素之妙,能测人之死生祸福,见于朱著之前,服膺几年,尽得其妙,乃辞而归。惜乎名盛于崇宁、大观时,而享年仅四卜九,卒于南昌”的事。
这是说张扩善于太素脉,但太素脉的出现是比张扩要早的。按《宋史》僧智缘传说:“嘉佑末,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能道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王硅与王安石在翰林,珪疑古无此,安石同:“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之脉,则视父知子迹何足怪哉?”王安石的说法主观臆断的成分很大,《左传》原文并没有说是医和通过诊脉来发这番议论的。《史记·扁鹊传》明明说:“今天下言脉者,自扁鹊也。”说医和用诊脉的方法断病,对读古书的王安石来说是很不严肃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亡名氏太素脉法》下说:“太素脉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以诊脉辨人贵贱吉凶,原序称唐未有樵者,于崆峒山石函得此书,凡上下二卷,云仙人所遗,其说荒诞,盖术者所依托。”
对王安石的说法批评说:“然推绎传文(指《左传》)医和亦以人事断之,料其当尔。故其对晋侯日:‘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祐。’其对赵武日:“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蕾祸必,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何尝一字及于脉!且《传》日:‘视之!’亦不云诊是特良医神解,望其神色知之。安石所云,殊为附会。”彭用光说:“太索之传实自东海冯真人,在金灵山得于灵宝洞中神仙授受之术,向来有传,而方书亦不载。至乾德乙丑仲夏八日,始真人出洞游行,太素法遂传诸世。”“揆其大要,论贵贱,切脉之清浊;论穷通,切脉之滑涩;论寿天以沉浮;论时运以生克;论吉凶以缓急,亦皆仿佛《内经》、《素问》;虚实攻补,法天法人法地之奥旨云。”乾德乙丑是宋太祖乾德三年,这是出现太素脉这个名词最早的时间。但为什么叫太素脉呢?在王文洁的《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一书魏时亨所作的序上说:“客有问于余日:‘书必有名,名必有义,脉诀以太素名者何也?果以太初者气之始,而太素者质之始,原其质之始,乃以太素名欤?且《易》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太素脉寿夭富贵,贫贱祸福,无不知之,其于原始反终之意,盖益深矣。’余日:‘非也,有自来矣。’有青城山神仙张名太素者,会悟叔和脉理之微,贯通岐黄卢扁之秘,一诊视之间,不特可知人之虚实寒热,疾病安危,而人之贵贱贫富,死生祸福莫不于是决焉。入因其言之验,异其术之神,即其人之名,其传世之广,所以称之当时,日太素脉所决也,闻之后世亦日太索脉所决也。而太素之说起于此耳,愈传愈远愈异愈奇,人遂以太初太素之义,神其说以重之,是徒知太素之名而不知太素之实矣。
使自今而后人之欲行太素脉者,不必求之太初太素之说,而当求之青城张仙之云也。”这是说太索脉就是张太素发明的脉法,所以叫太素脉,与传统的太初太给太素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看这种方法的发源地不止一处,所传不止一人,内容大体相同,说明这种方法宋代就扩展了,同时又有不少人造作荒诞之说争发明或发现权,实际都是一些骗人的话而已。真正的来源亦就无法查考了,但魏时亨说它与古代的太素之说没有关系这却是实情。太素脉的书籍亦不止一种,或传或失,内容基本类似,医家对它并不引为同调,占卜术士用这种方法的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