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厥阴欲解时 用乌梅丸平喘体会

点击数:2666 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4-08-29

笔者在治疗夜间哮喘患者时,常规辨证用药效果不显,基于“厥阴欲解时”运用乌梅丸,稍作加减,获得显著效果。

朱某,女,40岁,2014年3月5日初诊。

患者主诉哮喘发作1周。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8年,此次因受凉发作,于夜间喘憋喉鸣,鼻塞,喷嚏,口干,咯吐黄痰,食纳可,大便不实,舌苔干舌质暗红,脉细弦。

辨证:风寒束肺,痰热内蕴,胸阳痹阻。

处方:麻黄4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0克,炒黄芩10克,苏子10克,辛夷10克,苍耳草15克,炙甘草5克,生姜4片。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

二诊:患者诉药服7剂,夜间哮喘依然发作,且每于夜间1~3点为剧,且有气上冲感,喘憋满闷,此外,还有烦躁、脚冷、便溏等症,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细弦。因考虑哮喘加重时间在夜间1~3点是属于“厥阴欲解时”,且有下寒上热,肺气壅滞,升降失常之机,于是改用乌梅丸加味。

处方: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4克(后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炒当归10克,党参15克,川椒4克,制附片6克,干姜6克,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苏叶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

三诊:患者诉服用上方1剂后,凌晨3点喘憋感即已缓解,7剂服完,气喘喉鸣即除,但觉咽有梗阻感,咯少量白黏痰,口稍干,舌苔薄质暗红,脉细弦,又予原方加桔梗6克,生甘草5克。再服7剂,咽喉松适,咯痰即除。

按 本案患者初诊时有“鼻塞、喷嚏”外寒束肺之象,又有“口干、咯吐黄痰”的痰热之症和“喘憋、胸闷”的胸阳痹阻之候,故开始选用千金定喘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苍耳子散,方证似无不合之处,但却未获疗效。二诊时,考虑到患者哮喘加重时间是在下半夜的1~3点,符合“厥阴欲解时”(丑至卯上)特点,细讯病史,患者还有“气上冲感、口渴、心烦、脚冷、便溏”等上热下寒、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厥阴病特征,《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于是改用乌梅丸,并加大乌梅用量取其“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神农本草经》),该方辛开苦降,缓肝回阳、息风降逆;配合瓜蒌、薤白宣痹通阳;党参、苏叶益气祛风。诸药共奏阴阳和平、肝肺和调、胸中气结得散,则喘憋得平矣。


考乌梅丸本为厥阴病而设,整方辛甘酸苦合用,寒温并施,气血同理,肺肝心脾兼顾,调畅气机,适合寒热错杂、气机逆乱之证。而夜间哮喘多发于下半夜,符合厥阴欲解时特点,笔者据此化裁治疗60余例夜哮患者,均获卓效,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