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治天疱疮当健脾胃清湿热

点击数:2701 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4-09-29

寻常性天疱疮属大疱性皮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西医治疗主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笔者认为,此病与脾胃功能密切,治疗除用皮质激素外,据症酌加健脾胃除湿热之药,临床观察,较单服激素疗效更好。

如治孔某,男,58岁,2011年8月2日初诊。皮肤在少数红斑基础上,成批地出现1~2厘米大水疱,疱壁薄且松驰,内容物渐混浊,破溃后露出红色湿润糜烂面,伴腥臭味,略痒,口腔及其他黏膜处有损害,已5个月余。在地市级两家医院诊为寻常性天疱疮,以醋酸泼尼松及数种维生素内服,水疱消退,但若2日不服,皮损即现。询其发病前后至今,常口苦口黏,渴不欲饮,胃脘不适,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察舌质红,苔黄略腻,按脉濡数。

辨证:脾胃湿热日久,未得清利,蕴结肌肤所发。

治则:健脾胃、清湿热、止痒,佐以消炎。

处方: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炒山药30克,栀子10克,黄连10克,厚朴9克,滑石15克,车前子10克,忍冬藤30克,连翘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激素服维持量。皮损处搽用炉甘石洗剂(100毫升中入利凡诺0.1克),日3次。嘱其忌食腥辣油腻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二诊:服药12剂后,口苦口中黏腻症状大减,胃脘较前觉舒适,纳食香,二便正常,水疱明显消退,糜烂状皮疹得以干燥,痒感减轻。原方去黄连、车前子,白术、茯苓减为10克,薏苡仁、山药减为15克,厚朴减为5克,滑石减为9克,续服16剂。外用药同上,激素维持量略减。

三诊:上述诸症基本消失,仍服小剂量激素维持疗效。嘱其常取白术9克,茯苓9克,薏苡仁15克,山药10克,白鲜皮10克,水煎后代茶饮,以巩固疗效。2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

按:本例虽用激素等内服,但皮疹仍此愈彼起,究其原因,按中医理论观点,脾主运化水湿,主肌肉,脾与胃相表里。患者发病前后口苦口中黏腻,纳差,溲黄等症状,辨其根本是脾胃湿热较久,蕴于肌肤所发。湿不祛热不除,皮疹可反复再现。故取炒白术、茯苓、薏苡仁、炒山药、栀子、黄连、厚朴健脾胃清湿热;滑石、车前子导湿热下行;忍冬藤、连翘消炎;白鲜皮、地肤子祛湿热止痒,并逐渐递减激素用量,中西医结合,收到比较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