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食饮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之为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而毛落者,死。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肺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气,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一呼四至,一吸四至;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
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适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
即夜加,浮大即昼加,不大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十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
一呼一至,吸一至,名日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扁鹊曰:脉一出一入,曰平。再出一入少阴;三出一入太阴;四出一入厥阴。再入一出少阳,三入一出阳明;四入一出太阳,脉出者为阳,入者为阴。故人一呼而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而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五动,一呼一吸为一息。气行六寸。人十息。脉五十动,气行六尺。二十息。脉百动,为一备之气,以应四时。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昼夜漏下水百刻,一备之气。脉行丈二尺。一日一夜,行于十二辰,气行尽,则周遍于身,与天道相合,故曰平。平者无病也。一阴一阳是也。
脉再动为一至,再至而紧,即夺气。一刻百三十五息,十刻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万三千五百息,二刻为一度,一度气行一周身,昼夜五十度。脉三至者离经。
一呼而脉三动,气行四寸半,人一息脉七动,气行九寸。十息脉七十动,气行九尺,一备之气,脉百四十动,气行一丈八尺,一周于身,气过百八十度,故曰离经。离经者,病,一阴二阳是也。
三至而紧,则夺血。脉四至,则夺精。一呼而脉四动,气行六寸。人一息脉九动,气行尺二寸。人十,脉九十动,气行一丈二尺。一备之气,脉百八十动,气行二丈四尺。一周于身,气过三百六十度,再遍于身,不及五节,一时之气而重至。诸脉浮涩者,五脏无精,难治。一阴三阳是也。四至而紧,则夺形。
脉五至者,死。一呼而脉五动,气行七寸半。人一息,脉十一动,气尺五寸。人十息,脉百一十动,气行丈五尺。一备之气,脉二百二十动,气行三丈。一周于身,三百六十五节,气行过五百四十度。再周于身,过百七十度。一节之气,而至此,气浮涩,经行血气竭尽,不守于中,五脏痿痟,精神散亡。脉五至而紧则死。三阴三阳是也,虽五,犹末如之何也。
脉一损一乘者,人一呼而脉一动,人一息而脉再动,气行三寸。十息脉二十动,气行三尺。一备之气,脉四十动,气行六尺,不及周身,百八十节。
气短不能周遍于身,苦少气,身体懈堕矣。
脉再损者,人一息而脉一动,气行一寸五分。人十息脉十动,气行尺五寸。一备之气,脉二十动,气行三尺,不及周身二百节。凝气血尽,经中不能及,故曰离经。血去不在其处,小大便皆血也。
脉三损者,人一息复一呼而脉一动。十息脉七动,气行尺五寸。当行尺五寸。一备之气,脉十四动,气行三尺一寸,不及周身二百九十七节,故曰争。气行血留,不能相与俱微。气闭实则胸满脏枯,而争于中,其气不朝,血凝于中死矣。
脉四损者,再息而脉一动。人十息脉五动,气行七寸半。一备之气,脉十动,气行尺五寸。不及周身三百一十五节,故曰亡血。亡血者,亡失其度。
身羸疲,皮裹骨。故气俱尽,五脏失神,其死明矣。
脉五损者,人再息复一呼而脉一动。人十息脉四动,气行六寸。一备之气,脉八动,气行尺二寸。不及周身三百二十四节,故曰绝,绝者,气急不下床,口气寒,脉俱绝,死矣。
歧伯曰:脉失四时者,为至启,至启者,为损至之脉也。损之为言,少阴主骨为重,此志损也。饮食衰减,肌肉消者,是意损也。身安卧,卧不便利,耳目不明,是魂损也。呼吸不相通,五色不华,是魄损也。四肢皆见脉为乱,是神损也。
大损三十岁,中损二十岁,下损十岁,损各以春夏秋冬。平人,人长脉短者,是大损,三十岁。人短脉长者,是中损,二十岁。手足皆细,是下损,十岁。
失精气者,一岁而损。男子左脉短,右脉长是为阳损,半岁。女子右脉短,左脉长,是为阴损,半岁。春脉当得肝脉,反得脾肺之脉,损。夏脉当得心脉,反得肾肺之脉,损。秋脉当得肺脉反得肝心之脉,损。冬脉当得肾脉,反得心脾之脉,损。
当审切寸口之脉,知绝不绝,前后去为绝。掌上相击,坚如弹石,为上脉虚尽,下脉尚有,是为有胃气。上下脉皆尽者,死。不绝不消者,皆生。
是损脉也。至之为言,言语音深,远视愦愦,是志之至也。身体粗大,饮食暴多,是意之至也。语言妄见,手足相引,是魂之至也。茏葱华色,是魄之至也,脉微小不相应,呼吸自大,是神之至也,是至脉之法也。死生相应,病各得其气者,生。十得其半也。黄帝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