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44 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4-09-25
在中医史料中,最早记载治疗流感发热的论著有《伤寒论》一书。本书成于东汉末,是张仲景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继承并发展《黄帝内经》的阴阳、经脉、气象、热病论等等医学思想,归纳编著而成。本书是中医四诊、八纲、方药学的先驱,历时几千年,对后代引证治疗流感发热,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唐代天宝中期,唐玄宗平时较宠爱的嫔妃柳婕妤,有一次外出郊游,动身跋涉而出汗,导致外感发热,先服御医开的几剂辛凉药。药后三天,症状未减,反而加重。出现烦渴不解,谵语狂言,脉浮洪大等症状。太监急忙传召名医陈宏坐诊,陈宏看看病情,立即开白虎加桂枝汤。嫔妃服药后,不到一个时辰,身上微微汗出,次日症状大减。以桂枝温经发汗,疏松腠理,从而解表退烧。
直到明清时代,诸多医学家对历代流感的医史病案有新的见解,新的判断,新的研究,认为温热是产生于伤寒病学的基础上,是一种急性病,传染病。利用温病学处置各种流感,在临床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流传给后人。在明清史上,有过大大小小的流行性感冒的记载,通用《伤寒论》、《温病学》的知识来抗击各种大流感,大传染病,维护人类健康,社会稳定。没有大批量的死亡人数,没有治不好的病名记载,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威力。尤其是1918年,全世界发生过一次大流感,有10亿人感染,在欧洲死亡人数超过4000万人。在中国也有几千万人感染致病,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记载。事实说明,中医药治疗大流感、流感发热症,是能够占世界医学领域的一席地位的。
1933年,在香港出现大流感,仅在半年内就波及全世界,死亡人数上千万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人感染本次流感病毒,致病过万人,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反而在中医界呈现了许多治疗大流感的有效病案,延伸了《伤寒论》、《温病学》治疗大流感的魅力。1972年,上海地区流行亚洲甲型流感,疫情非常迅猛,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军民团结一致,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及时利用板蓝根、鱼腥草等等中草药煎熬成药液,发动全民饮用。对已发病患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非常好,很快控制疫情的传播。2009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采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比西方国家高,死亡率比西方国家低。这一年,经笔者诊治甲型H1N1流感发热患者上百人。我们采用中药治疗,多以麻黄汤、白虎汤为代表方,其中药物还有加减。有表症者,首先发汗解表,清热解毒,一般用药后,均可退烧,逐渐康复。药方配伍不多,价格实惠,疗程短。
中医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防治六淫、疫疠、瘴气等等引起的大流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玄妙,就是从无形论有形(气血),从表里论寒热,从寒热论虚实等等。归根结底,是用药物的性味功能来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维护人体健康,这就是扶正祛邪的原理。